科学技术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8-08
  • 来源:李鹏飞

      1 前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加快,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生活的变化。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看, 科学技术自产生之日起便发挥着重大作用,不断地推动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进程。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效能也在不断扩大,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异化过程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过程,科学技术的异化导致了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因此,欲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探讨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对策并付诸实施。


      2 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和表现


      “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a l i e n a t i o、德文e n t f r e m d u n g的意译,含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思。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科学技术的异化,是指科学技术本来是为了增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使自然界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的。然而,随着它的产生、 发展及其正面效能实现的同时,出现了有悖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使自然界向着不利于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进,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生态环环境危机。简言之,科学技术的异化是指人类所创立、发展、应用科学技术在造福自身的同时,科学技术又反过来与人类作对,损害、扭曲、束缚、支配、威胁人类的现象。


      科学技术异化主要是从近代西方开始产生的,整个西方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也是科学技术异化不断加剧的过程,近代社会发展观对科技异化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近代西方的社会发展观是经济增长中心论,这种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在价值层面上带来了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人们的社会活动都以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为标准进行评价。


      科学技术的异化主要表现在:(1)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科学技术劳动相异化。科学技术成果是科学技术劳动的物化或对象化,而在私有制社会中,这种物化或 对象化表现为异化,即科学技术的产品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科学技术劳动相对立的东西,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控制科学技术劳动、剥削和压迫科学技术劳动者的手段。(2)科学技术劳动与科学技术劳动者相异化。科学技术劳动者从事科学技术劳动目的之一是提高人们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结果却使科学技术劳动者的生存遭到束缚、限制和威胁;目的之二是想进一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结果却是在私有制社会中科学技术劳动成为人们谋生和谋利益的手段;目的之三是想显示人的价值和尊严,结果却出现了计算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人工智能Alpha 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状况,使人的尊严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目的之四是使自然界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进而使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但其结果是使人和自然的关系紧张化,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


      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是科学技术的异化,换言之,科学技术的异化导致了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例如,大规模地开发矿床和兴修水利之类的活动造成了“人类的岩石”;人工合成新的化合物改变着原有的地球的化学循环形成了新的地球化学演化过程;纯金属的产生和消费造成了“人类的矿物”;森林砍伐、建筑业发展、海洋和空气污染又造成了“人类的地貌”和“人类的大气”等等。这一切都对天然自然的进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时,科学技术的异化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的干涉、破坏能力,已开始并日益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对此,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中就作了举例说明。他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地区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而砍光森林,结果这些地区成了不毛之地。据此,恩格斯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3 科学技术异化的原因


      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所导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


      起来主要有:

     第一,从科学技术自身来看,科学技术在其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达到对自然界全面、系统的认识,这是科学技术异化的首要原因。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物质、能量等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所具有的潜力是无限的。拿资源来说,“资源短缺”论只是说明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水平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这些“废物”可能就是明天的“宝藏”。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技术的异化对自然界所产生的过多的“废物”和造成的资源、能源的短缺正是科学技术自身不发达,或者说与整个自然界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和系统而造成的,这也是造成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科学技术自身的原因。

    第二,从实践角度讲,人类在发展、应用科学技术之同时,没有处理好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这是科学技术的异化及由此而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人的能动性发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正是借助于科学技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另一方面,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也的确是科学技术异化的最终结果。但这并不说明人的能动性发挥到了极点,而只是说明人类在发展、应用科学技术时,没有处理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尽管人们的能动性是其受动性的主导,但是它必以其受动性为基础。由于人们在发挥能动性来发展、应用科学技术时没有相应地推进对于自身无法摆脱的受动性的认识,造成了人们不合理地、片面地、盲目地发挥其能动性,表现为过度地、盲目地发展某种科学技术,滥用某种科学技术提供的手段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以及随心所欲地排泄“废物”,最终加剧了科学技术的异化,造成了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

    第三,从社会组织、制度来看,在私有制社会中,科学技术的畸形发展和过度运用是科学技术异化及其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及其应用……都表现为被并入资本的东西。……


      在机器上实现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恩格斯曾举例说:“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


      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足够用一个世纪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这足以说明在私有制社会中,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畸形性、盲目性,也决定了科学技术异化的必然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自然生存环境的破坏。


      4 科学技术异化的对策


      针对上述诸种原因,人们欲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消除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必须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科学技术主体的科技素养与使命感。科学技术发展关注的是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抛弃功利主义的眼界,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人作为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这就更需要科学技术主体本着对人类负责的态度,增进人与科技的相互融合,减少科技异化现象的发生。总的来说,人类作为科技的应用主体,自身的自省和自觉比起科技本身的进步显得重要的多,我们理性的对待科技,清楚我们自己对科技的现实需要,然后在实践中应用我们自己的合理而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应用科技的时候我们保持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平共处。


      第二,坚持全面协调的方向与目标。权衡一项技术的先进性,应着眼于基础设施与上层建筑一系列综合指标及其协调性问题。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标准,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这对消除科技异化大有裨益。从马克思哲学的唯物思想观来说,事物之间总是普遍联系的,科技的日新月异也是如此。与自然协调,与社会协调,与人协调,这就是我们要秉持的发展理念,应当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做到真正造福人类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人类已经迈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人类只有以合乎自然规律的途径利用科技适度开发自然界从而取得物质资料,使大自然能够再循环、再生产,以保持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完善社会组织、制度,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必须大力加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制度,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前进。在私有制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所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有其必然性,而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科学才能起它的真正的作用”以彻底克服其异化,才能达到“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


      程度以彻底消除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


      5 结束语


      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异化问题接踵而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在探索寻求解决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的时候,应该着力提高科技素养和使命感,秉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秉持着 “功在当代,利在子孙” 的信念思想,把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理顺、理清。同时,还要努力从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方面进行完善、改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目标不断前进,彻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达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