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罴说》有感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8-30
  • 来源:倪富康

      《罴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则寓言性质的文章,罴,可能是棕熊的古称,因其体型在熊类中最为庞大。文章主要刻画了一个可悲可笑的猎人形象,其主旨与作者的另一篇更有名的文章《黔之驴》(成语黔驴技穷即出于此)可谓相得益彰。

       第一段“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这里的貙可能指的是豺狗等中小型猎食者)其重点写了罴的可怖:孔武有力,披着长发,像人一样站立着。

      第二段“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写了一个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的猎人,通过模仿鹿鸣吸引猎物前来的方式来打猎。“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很快被猎物吸引过来,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但是老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于是虎又被吓跑了。后面的结局想必读者也已猜到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罴听到同类的叫声也赶过来,由于没有比罴更强悍的捕食者,猎人对罴无可奈何,于是罴抓住他并吃掉了。作者最后用了一句“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为这个聪明又愚蠢的猎人做了总结:没有真正本领总想依靠外力的人没有一个不被罴吃掉的。

      《罴说》一文短小精悍,发人深省。猎人是“聪明”的,懂得耍手段来蒙混过关;猎人又是愚蠢的,殊不知耍花招能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做人凭真本事,做事实事求是,莫要学猎人投机取巧,到头来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