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金色菊花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10-24
  • 来源:关兆倍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饮宴祈寿、赏菊等各种习俗活动。重阳节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长寿的节日,也是一个展示中华民族敬老感恩、礼乐文明的节日。重阳节的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变化。先秦时期,各地风俗各异,重阳节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名称和内容。汉代,南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融合,重阳节开始普及,并出现了求寿之俗和饮宴之乐。三国时期,首次出现“重阳节”这一名称,并有了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新的习俗。唐代,重阳节达到鼎盛时期,并成为诗人墨客创作诗歌的灵感源泉。唐代诗人杜牧《九日登高》、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名篇就是在重阳节创作的。宋代,重阳节的习俗更加丰富多彩,出现了各种游戏竞技、民间艺术等活动。宋代诗人苏轼《重阳》、欧阳修《九日和韩荆州韵》等诗作也反映了重阳节的风貌。明清时期,重阳节的习俗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活动,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近代以来,重阳节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成为一个展示中华民族敬老感恩、礼乐文明的节日。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金色菊花,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老人和祖先的尊敬和怀念。重阳节是一个融合了天文、历法、祭祀、道教、诗歌、民俗等多种文化元素的综合性节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重阳节的优良传统,关爱老人,尊重长辈,感恩祖先,弘扬礼乐文明,传播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