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4-06-12
  • 来源:王宁

最近,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又复读了一遍,在对鄂温克族在历史长河中风雨生存感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感悟。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山区的鄂温克族的历史变迁,全书以部落首领最后妻子的视角,记录了部落从动荡的晚清到二十一世纪的安康,从生活在希楞柱到住进红砖白瓦的村镇的民族部落生活。

这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他们住在希楞柱里,以游牧驯鹿为生,随着驯鹿迁移或停留。这是一个充满大爱的民族,他们信奉玛鲁神和萨满,萨满以救人为已命,哪怕以牺牲自己孩子的生命为代价。火种是他们的希望,不管迁徙到哪里都会带上。他们实行平均主义,食物和生活用品严格分配和专人保管。他们团结互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饥饿和疾病。整部作品分清晨、中午、黄昏、月亮四部门,以此来寓意生命的意义,作品中众多生命的生与死,也揭露出事务及自然的更替交换,“唯有自然是永恒”的道理。

再读作品,深深感受到从个体到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拥有团结、互助、自立、自强以及大爱品质的重要性;只有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才能长久。也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和胸怀,才能使一个人的生命变得坚韧,才能够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昌盛。